導讀分享:郭宇欣(葡萄紙文化社長)
//大人是這樣的:比你早出生,活在世上的時間比你長一點而已。大人,也只是一個從脆弱中成長的平凡人。所以,不要太苛責大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和侷限。但是,如果把「大人」視作一種權威,就是在為自己尚未展開的人生設限。//
——李惠貞《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:寫給年輕的你》P55
不管當團契輔導多少年,對青少年總還是有許多新發現。例如總有些學生早早看透一切,某次去大學團契分享,學生跟我說他們學校最難搶的通識課是投資理財;而許多大學生之所以忙碌,並不是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,而是已經體認自己未來在整個產業結構的位置,決定還是趁著學生時代好好完成夢想就好。有些學生喜歡活在大人的定義之外,前陣子一群國中生在我們家發現一堆給小小孩的玩具,我說:「那是給幼兒園小朋友的,不適合你們玩。」結果他們反而開心的說:「我們就是幼兒園小孩啊!」然後一個下午玩得不亦樂乎。
而那些習慣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概念來生活,或是規範青少年的大人們,真的對自己的觀點有把握嗎?最近我和好幾群過去陪伴過的學生們相聚,長大之後的他們回顧過去的團契生活時,因為經歷了更多,而有了不同的理解與詮釋。我也才發現,許多我以前以為的回憶,背後原來有更多故事。在學生團契的結構中,輔導、牧者這些學生眼中的「大人」是教育、決定方向、安排資源的角色,但實際上,這些大人們其實非常有限。
《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》是一本寫給年輕人的書,作者和青少年討論社會中的學歷主義、工作、交友與家人關係等主題,以身為大人的角度探討許多約定俗成的觀念,例如她認為「唸書—考上好學校—找到高薪穩定的的工作—賺錢—退休」等這些令人焦慮的人生公式,其實並不是絕對,反而更需要去直面恐懼的源頭,看到不同的可能:「如果你是在體制內活得很好的孩子.....鼓勵你多花些時間去聽、去看、去思考課業以外的世界。如果你是在體制內活得很掙扎的孩子,請你務必記得,不要因此否定自己的價值。」(p57)。除了嚴肅的人生方向,作者也會討論禮貌、幽默感、興趣、成熟......等等生活話題。李惠貞認為青少年若能「明白自己是整體世界的一份子,就不會有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恐懼。」(p137)也邀請父母們有勇氣練習成為孩子們的朋友、同行者。
//「什麼是我真正想做的事?」、「我擁有什麼樣的光?」、「我想朝什麼方向飛翔?」、「我是誰」?//(本書扉頁)
《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》並不是出於於基督教的世界觀,但對於關心青少年的人來說是很好的資源。本書的主要概念也間接提醒教會裡的許多大人,當我們踐行「只要存心謙卑,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」(腓二3)時,這個「別人」其實也包括我們的孩子或是牧養的學生。大人的角色可以不只是權威者,也是學習者與同行者。
對成年人來說,有機會與青少年同行是格外美好的祝福,因為年輕人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事物,在陪伴與對話的過程中,也迫使讓我們重新盤點人生方向,回憶信仰的初衷。
書名: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
作者:李惠貞
出版社:維摩舍文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