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約拿的故事,帶你輕鬆掌握聖經敘事四大關鍵字!

透過約拿的故事,帶你輕鬆掌握聖經敘事四大關鍵字!

書名:新舊約文學讀經法/A Complete Literary Guide To The Bible  

作者: 萊肯/朗文 (Leland Ryken / Tremper Longman III)

出版社: 校園書房出版社


🚶第四章 聖經敘事《節錄》

🌿聖經包含許多令人難忘的敘事,這些故事展示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種主題與角色。可是整本聖經也可以說是由一個故事組成,主要的角色和場景在創世紀頭兩章就已經引介,分別是上帝和人類,兩者在人類居住的地上產生互動。

🌿所有的故事都由四個要素組成,在不同的文化—甚至同一個文化裡—故事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這四要素,分別是情節、角色刻畫、場景、敘事觀點。


▌情節(Plot):

文學性的敘事情節,是一連串的事件,通常受到衝突的推動,營造出懸疑感,最後導至結論。......以下我簡單查考約拿書作為說明。約拿書的中心衝突,從頭三章顯明出來:耶和華神命令約拿向尼尼微城傳福音,約拿拒不從命,跳上反方向的船。約拿的踟躕不前,源自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節。他對亞述這個國家深惡痛絕,與神對尼尼微城全體被造之物的關心,形成強烈的對比。組成全書情節的四個主要場景,與中文聖經的四章分段大致吻合(希伯來文聖經稍有出入),分別是約拿逃離神、神用大魚搭救約拿、約拿去尼尼微傳道、神饒恕尼尼微之後約拿與神的衝突。我們將看到這四個插曲,很容易用各自不同的場景來劃分。


▌ 角色刻畫(Characters):

一般文學分析還常見到的學術詞藻,像主角(protagonist)、反派(antagonist)、映襯角色(foil,或譯:襯托),不知為何很少為聖經研究採用。主角是故事的主要角色,我們透過他的觀點來追蹤大部分行動的發展。反派是與主角作對的,不讓主角實現他的願望。烘托的配角常與別的角色對比,尤其是主角(Ryken)。約拿是舊約某個故事的主角 ,我們或許能夠認同他,卻不同情他。耶和華神與尼尼微人(不太相稱的一對)成為約拿的反派。約拿逃避神時與他搭成同一條船的水手,則是烘托約拿的配角,他們雖然是異教徒,卻敬畏約拿的神。約拿和耶和華神,是立體而繁複的角色,尼尼微人則是單一「整體」的扁平角色,尼尼微王(甚至連故事中的「大魚」)都只是龍套而已。


▌場景(Setting):

故事的場景,是角色行動的空間,這些行動組成情節的佈局。......容我再次以約拿書為例,簡要說明場景在故事裏的這三項功能。雖然聖經沒有告訴我們,約拿第一次聽見神說話身在何處,可是我們知道他逃到約帕,為了遠離尼尼微,於是搭船航向地中海。這些都是自古以來有名的歷史地點,不是作者虛構想象的,故事中使用現實地名,意味故事是真的。約拿書也能說明場景具備的另外兩項功能—營造氣氛和有助於故事的意義。神呼召約拿赴尼尼微,最後他也去到那裏。這點對故事很重要,因為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首都,而亞述是殘暴不仁的國家,欺壓以色列和許多別的小國一百多年。約拿領受去尼尼微的呼召之後,立即往反方向逃跑。他才取向西行,而不是向東走,用不著作者明說,讀者就能明白約拿對神的心態。最後,所有聖經故事裏最誇張的場景,是約拿在深海大魚的肚子裡對神說話。這個場景顯示連大海和海怪都在神的掌控之中,尤其大海與海怪在詩詞場景,常代表混沌的力量和神隱沒的地方。從約拿在大魚肚子裏對神說話,聖經作者清楚表明,約拿在世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躲避神的地方(詩一三九)。


▌敘事觀點(Point of View):

文評家對敘事觀點做了一些基本區分,首先是分成第一人稱敘事和第三人稱敘事。以第一人稱敘事,則敘事者也是故事中的角色,這種敘事在聖經中出現的不多,不過尼西米記的一部分和使徒行傳中的「我們」章節,足以充分說明。聖經敘事最常見的是第三人稱敘事......敘事上的節制緘默,讓故事產生空隙,因而邀請讀者在詮釋過程中參與,同時也保護了神的神秘和祂在地的行事作風。


📖《新舊約文學讀經法》購書請參考校園網路書房

📖延伸閱讀:更多文學解經優質好書《微讀聖青—遇見聖經人物的徬徨少年時》

相關商品